? 兒童康復介紹:上??但I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官方網站

                          兒童康復介紹

                          兒童康復
                          康復是綜合地、協調地應用各種方法,使病、傷、殘者(包括先天性殘)已經喪失的功能盡快地、盡較大可能地得到恢復和重建,使他們在體格上、精神上、社會上和經濟上的能力得到盡可能恢復,能夠重新走向生活,重新走向社會。在常見的需要康復的人群中兒童較為常見。
                          兒童康復的對象是發育落后、發育異常、急性損傷的后遺癥、慢性疾病恢復期的患兒。發育落后包括語言發育落后、運動發育落后、社會交往能力落后及智力發育落后。發育異常指出現異常的發育模式,如以運動發育落后和異常姿勢、異常肌張力為特點的腦性癱瘓,以嚴重的社交障礙和語言障礙為特點的自閉癥,各種先天遺傳代謝病如脊髓肌萎縮癥、肌營養不良等導致的發育倒退。其中發育落后在需要康復的患兒中為常見,現對兒童發育落后的臨床表現及防治手段、兒童康復醫學基本理論及各種康復手段的基本原理敘述如下:
                          一、 兒童發育落后的臨床表現及防治手段:
                          (一)語言發育落后:
                          語言發育落后是指在語言發育期的兒童因各種原因導致的在預期的時期內,不能夠與正常兒童一樣用語言符號進行語言理解與表達及日常生活語言交流,是常見的兒童語言發育問題。男童多于女童。其常見的原因是視覺障礙、聽覺障礙、自閉癥、智力低下、發音器官形態異常(先天性唇、腭裂)、運動功能異常(如腦外傷、腦炎后遺癥、腦癱等影響構音運動)等。其常見的臨床表現有:
                          1、學語遲緩 小兒語言發育的年齡可有個體差異,如果長到2歲仍不會任何言語表達者,稱為學語遲緩。常見原因為聽力障礙,或與大腦發育不全,智力低下、腦外傷等原因有關。病情輕者,表現為表達能力低于同齡兒童,病情嚴重時,患兒不會講話。
                          2、發聲困難 多因中樞運動神經功能障礙或周圍性肌肉病變,如重癥肌無力時,使舌、軟腭等言語器官的肌肉發生痙攣、癱瘓或共濟失調而導致。表現為語言表達緩慢、費力、含糊不清。
                          3、吐字不準 由于腭裂、舌體肥大、舌系帶過短、咬合不佳等原因導致語音不清,吐字不準。神經系統疾病、聽力障礙、不良發聲習慣等也可致病。病情輕者,僅某些字讀不準,如舌齒、卷舌音發聲障礙。病情嚴重者,較多字音含糊不清,不能聽懂表達內容。
                          4、口吃 指言語節律異常??赡芘c大腦對言語器官的支配不協調、不正確的模仿、遺傳等因素有關。常表現為首字難發、語句中斷或語詞重復導致說話不流暢。病情較重者,說話時伴有皺眉、面肌抽搐、擺動手臂等現象,講話時情緒常較緊張。
                          患兒出現語言發育遲緩較為常見。一旦發現有語言發育遲緩跡象,要積極治療,給予語言訓練、按摩及針刺療法。有報道語言治療配合針刺、推拿或中藥治療對語言功能改善效果明顯優于單純語言治療。針刺常選取啞門、風池、承漿、廉泉、內關、神門等穴位,對緩解口周、吞咽、構音肌群的痙攣有較好的作用[1]。
                          (二)發運動育落后:
                          兒童運動發育遲緩又稱精神運動發育遲緩,是指小兒的運動發育比正常同齡兒落后。引起兒童運動發育遲緩的常見原因圍生期腦損傷如腦癱;先天缺陷,包括肢體畸形、殘缺或癱瘓;遺傳疾病如脊髓肌萎縮癥等。運動發育落后由于病因不同預后差別大。對于出生6個月以內的小兒出現下列表現應引起重視:
                          1、身體發軟及自發運動減少 先天性肌肉病、先天性重癥肌無力等患兒,出生后卻表現為四肢松軟,如同“平攤”在床上。此類患兒不僅肢體活動少,活動幅度也小,學會抬頭的時間明顯過晚。
                          2、身體發硬 這是肌張力亢進的癥狀,在1個月時即可見到。
                          3、行走時步態異常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雖然不會使小兒學會走路的時間延緩,但患兒在行走時表現出異常的步態,如同鴨子走路。
                          4、不會準確抓握眼前的玩具 一般4-5個月的小兒已經會抓玩具,7個月時還會將玩具從一只手換到另一只手。如果一直不會準確抓握眼前的玩具,提示有運動障礙,也可能與智力發育落后及視覺障礙有關。
                          5、手握拳:如果4個月還不能張開,或拇指內收,尤其是一側上肢存在,提示可能為腦性癱瘓。
                          對于運動發育遲緩的兒童治療的關鍵在于早診斷、早治療,6個月前發現治療效果好。兒童3歲以前腦發育快,兒童大腦具有可塑性,治療時機越早,效果越好。治療項目包括作業療法和運動療法。家長和康復師可以提供不同質地的玩具、織物,提供一些積木、餅干、畫筆等,鼓勵幼兒在沙地玩耍等。
                          (三) 社會交往能力落后:
                          社會交往能力是指妥善處理組織內外關系的能力。兒童社會交往能力落后多見于精神發育遲滯、兒童孤獨癥和腦癱患兒。精神發育遲滯是以智力低下及社會適應能力為特征的一組疾病,智力低下越重,社會適應能力也越差,生活質量低。兒童孤獨癥是從嬰幼兒時期開始,特有的、嚴重的、全面的發育障礙,臨床特點是嚴重孤獨、對人缺乏情感反應、言語發育障礙、刻板運動和對環境奇特的反應。多數患兒智力低下,自我管理能力缺乏,社會交往能力落后。腦性癱瘓患兒,從小接觸外界的人或事物較少,社會交往能力落后,重者不具備社會交往能力。
                          隨著社會的發展,患兒社會交往能力落后的問題已經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家長應具備較強的耐心和細心,為患兒創設良好的交往環境。利用游戲,使患兒在集體活動中獲得合作的經驗,逐漸懂得與他人交往,逐漸提高患兒的社會交往能力。
                          (四) 智力發育落后:
                          智力發育落后多見于腦性癱瘓患兒,約74.5%的腦癱患兒伴有智力障礙。一般來講,智商越低,患兒及家長訓練的欲望就越差,配合治療的能力也就越低,恢復的效果也就越差。但這并不是說智商低下的患兒就無法治療、訓練,相反, 應根據患兒的情況,應進行強化訓練。對于腦癱患兒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康復治療尤為重要[2]。取穴四神聰、神庭、本神穴等進行針刺對于治療智力障礙患兒取得了較好療效[3]。
                          對于患兒的發育落后,其治療方案的選擇基于兒童康復醫學的基本理論。
                          二、兒童康復醫學基本理論:
                          康復醫學是為了康復的目的,研究有關功能障礙的預防、評定和處理等問題,促進病、傷、殘者恢復健康的學科,是醫學的一個分支??祻歪t學主要面向慢性病人及傷殘者,其特點是功能訓練、全面康復、重返社會;
                          康復醫學的內容包括:
                          1、 康復預防:包括預防傷病、預防殘疾、預防殘障三個層次;
                          2、康復評估:是康復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3、康復治療:往往是多種康復手段的綜合應用。如運動療法、作業療法、言語療法等;
                          兒童康復的主要目的是促進粗大運動功能、精細運動功能、語言理解和表達、社交能力;矯正異常姿勢、異常運動模式、異常張力、異常肌力;預防畸形;
                          兒童康復的原則包括:
                          1、 全面康復;
                          2、 早發現、早治療;
                          3、 康復與教育相結合、康復與游戲相結合;
                          4、 康復治療與有效藥物和必要的手術相結合;
                          5、 康復治療與中醫治療相結合;
                          6、 治療患兒與訓練家長相結合等。
                          根據兒童康復的原則,通過綜合治療,采用相應的康復手段,能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三、兒童康復手段
                          兒童康復手段包括傳統康復手段(按摩、針灸)、運動療法、作業療法、言語康復等。
                          (一)推拿和針灸
                          推拿是以中醫學基礎理論為指導,以特定手法技巧刺激人體體表特定部位,運動肢體,由外達內,以防治疾病為主要目的的整體療法。通過推拿達到用于平衡陰陽、調理氣血、 溫和臟腑、疏通經絡、理筋整復等的作用。針灸就是針對人體特定的穴位,通過針刺療法或灸法,采用特定的手法,進而調節各種器官的功能,達到治病的目的。對于語言、運動、智力障礙的患兒盡早采用推拿和針灸療法,效果良好。
                          (二)運動療法
                          運動療法是以針對性改善軀體、生理、心理和精神的功能障礙為主要目標,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為主要因子的治療方法,包括各種主動的軀體活動訓練,以及被動的治療性軀體活動。通過運動療法能達到以下作用:1、改善運動組織的血液循環、代謝和神經控制。2、促進神經肌肉功能,提高肌力、耐力、心肺功能和平衡功能。3、減輕異常壓力或施加必要的治療壓力。4、糾正軀體畸形和功能障礙。
                          (三)作業療法
                          作業療法是通過功能訓練、心理治療、職業訓練及日常生活訓練等,使他們在運動功能上、精神上獲得較大限度的康復,達到生活自理,為其將來參與社會活動、勞動和工作奠定基礎。兒童作業療法的主要內容包括:1、肩肘關節的伸屈功能和靈活性訓練,如推拉砂磨板、拉鋸、投接球、套圈等;2、腕指關節的活動能力增強訓練,如繪畫、折紙、敲鼓、指攀階梯等;3、手指的協調和靈活性訓練如泥塑、彈琴、書法、鑲嵌板的匹配、結繩、系扣、解扣等;4.日常生活能力訓練等。
                          (四)言語康復
                          言語康復主要采用語言訓練的方法,針對特定的語言或者言語問題,采取各種方法促進患兒的認知能力,提高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促進溝通和社會交往能力等。主要包括注意力訓練、模仿能力訓練、理解能力訓練、表達能力訓練、構音器官運動能力訓練、發音訓練、交流訓練。在語言訓練的過程中通常配合感覺統合訓練、游戲治療、音樂治療和結構化教學等訓練方法。
                          以上各種療法不是孤立存在的。運動療法和中醫傳統小兒推拿有機融合的運動發育推拿法對促進運動功能恢復的效果更佳。如果患兒下肢肌張力高,痙攣者可配合關節活動。

                          康復治療原則:
                          1、早發現、早治療。越早越好,不僅能促進神經系統的正常發育,改善異常姿勢和運動,抑制異常反射,還可防止肌腱攣縮和骨關節畸形等繼發癥,減輕致殘率。
                          2、綜合治療。根據神經發育規律及運動學原理,采用Vojta法和Bobath法為主,配合手的精細運動及語言訓練,加上適當的物理療法,結合中醫的按摩及藥物輔助治療。年齡較大的部分患者需在康復的基礎上,結合必要的外科手術。
                          3、康復、教育與游戲玩耍相結合。小兒時期是成長發育和接受啟蒙教育的重要階段,互相結合有助于身心潛能獲得較大可能的發展。
                          4、家長參與康復療法。腦癱康復是個長期的過程,僅靠治療師每天1-2小時的訓練不可能解決全部問題,為保證患者得到切實有效的治療,必須讓家長學會并參與部分常用的康復方法。


                          国产一本乱码精品视频